小女孩抱著洋娃娃,猶豫了,看了爸爸一眼,轉向右側連人帶娃跑向了媽媽的懷抱。
圖片轉by網路
「你比較愛爸爸,還是比較愛媽媽?」
「那爸爸要走了喔」(一臉失落),把門關上了。
小女孩卻馬上嚎啕大哭。
某堂課上,老師問了全班一個問題,「你覺得父母偏心嗎?」不會的舉手,會的不用。
全班只有A舉手。
老師問了A,你是家裡的么女或是唯一女兒嗎?不是。 老師接著說,把這道題拿去問你的兄弟姊妹,看看答案是不是還一樣。
那麼你是家裡功課最好的嗎?是。
感情的分配能不能做到不偏不倚、均勻等分? 即便是骨肉相連的疼愛,還是能分出誰比較愛誰,與誰較投緣而有所偏愛。
小女孩愛爸爸也愛媽媽,可是她「比較愛」媽媽一點,當她站在兩個都愛的人面前,最後她選了比較愛的那個,只是要失去另外一個,她也同樣難過。
A從小到大就屬於功課好的那種孩子,她總是可以拿到許多獎賞與稱讚,父母以至師長都給了她許多關愛,所以她從不覺得誰對她不好、不愛她,不曉得她一直都是比較被愛的,天真以為父母師長也都是這般疼愛她的兄弟姊妹以及同學們。
愛有等差,當出現了一個以上的個體數,有了「比較愛」的分別,建立在這些被選擇的選項裡,雖然都愛,卻不可避免的偏愛、偏不愛,有的情感太專斷又單一,只能留下「比較愛」的那個。
某天對她說,最近我的身邊出現一個女孩,原本只是有一點點喜歡她,慢慢的,喜歡她的程度漸漸和妳一樣多,現在,超過妳了,我還是愛妳,可是我比較愛她。
有個男孩是這樣跟某女孩分開的。
他在自己的心裡也這樣問過自己吧,比較愛哪一個?
和小女孩作出抉擇的那一刻一樣,也有過萬分猶豫的掙扎,最後選了比較愛的另一個她,要這個她把心門關上、結束一段心肉相連的愛情,他說他到底還是揪心難過。
問她:「妳寧願他在選擇離開的時候,對妳說『我不愛妳了』還是『我比較愛她』」?
她說,從小到大,身邊的人給了她許多關愛,所以她從不覺得誰會對她不好,或是哪天會不再愛她。
直到他對她誠實的說,她現在是比較不被愛的那一個,這一刻她才明白父母也許是偏心的,她的父母愛著所有子女,只是又比較愛她一點,但都還是愛。
而愛情呢,「比較愛別人」還算是愛嗎,還是,只是取代「不愛你」的委婉說辭而已。
愛情裡,「比較愛她」和「不愛妳了」,誰殘忍一些?